储能+连接,重塑电力未来,告别缺电焦虑
你有缺电焦虑症吗?
三伏天之后就是来势汹汹的秋老虎,用电需求急剧上升。
墙上的空调能看不能用,来自居民的焦虑;工厂停产,来自企业的焦虑;经济增长受限,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,来自政府的焦虑。“缺电焦虑”已然有弥漫全球之势。
由电灯照亮的夜晚不过两百年,人们却无法回到真正的黑暗中去了。
人类为了发电有多努力?
Level 1 电磁派
话说一百多年前,
有个英国人闲着没事
拿了根铁丝,在磁铁中间晃悠
嘿,你猜怎么着?
这现象让人茅塞顿开,
原来电也能被很轻松地制造出来。
当然用手肯定不靠谱,
于是找到了替代品,
比如:涡轮。
只要用旋转的涡轮代替人类,
让铁丝在磁铁中间晃悠,
不就能发电了?
那怎么办才能让涡轮旋转呢?
大家开始各显神通...
一般风速达到3m/s风车就可以旋转发电。
以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官村风电场为例,1.5兆瓦机组的叶片每转动一圈可以产生约1.4度电,1座10万千瓦的风电场一年的发电量约为2.6亿千瓦时,能供4万户普通家庭使用一年。
以长江三峡为例,
大约每4.2吨长江水可发1度电,
4.2吨水可供深60厘米普通浴缸洗3次。
三峡电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4300亿立方米,除去防洪弃水,平均每年可发电882亿度,每天发电量约占全国1/30。
火力发电靠的是石油、
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。
以煤炭为例,中国大唐东营发电公司煤机组,每发一度电约需要258g左右煤炭资源,相当于我们常用的一次性纸杯一杯左右。
Level 2 光电派
话说是一个法国人在玩电池的时候
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
被阳光照射后,电池电量居然变多了
这就是传说中的光生伏打效应
后来,人们利用这个原理
制造出的可以发电的新物种
1KW组件大约10个平方,
光照1小时就可发1度电。
常规一家三口电器齐全的情况下,平均一天耗电6度,所以理论上,有一个10平方米的空间放一个1kw太阳能电池组件,每天光照6小时,就可做到自给自足。
甭管什么“金木水火土”
各种电能自带“光环”
相互兼顾、共同发挥作用
我们真缺电吗?
不用担心电不够用。仅以我国目前的发电能力而言,全社会发电量翻一番对于电网而言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“多”出来的电哪去了?我国电力分布不均衡,电力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所损耗,通过发电机把电力运输到电网后,电网会通过不同电压线路送出电量,根据计算结果,始终将发电量与用户消耗量维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,其中就有线路传输损耗。
还有一个更大的“损耗”——未被充分利用的电能。水电、光电、风电等对环境依赖性大,当日照时间缩短,无风无水期时,供电量就会减少,使得总体供应量减少。
表1 某地(虚拟)装机及可用容量,万千瓦
2021年1月7日晚高峰部分电源出力,万千瓦
随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,以及“2060碳中和”目标的推进,一场关于清洁能源的革命正在爆发。作为清洁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水电、风电、光伏,也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。
DEGSON高松,作为连接器行业品类多、规格全、技术高的连接器供应商,以科技创新的产品和全方位的整体连接解决方案,联合各方生态实现共创共赢,携手共筑电力能源新未来。
电力连接解决方案

作为能源的搬运工,连接器是保障电网或电站高效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。DEGSON高松电力连接解决方案,涵盖各种类型的接线端子、导轨连接器、圆形连接器、重载连接器,跨越空间界限,从太阳能发电中的逆变器、风力发电中的变速系统、火力发电的高低压开关柜、输配送电网的真空断路器、变电站的配电柜到智能电网的接线箱等,都有出色的表现。
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久经考验依然保持绝佳的性能?
如何在空间狭窄布线复杂的柜内精准快速完成连接?
如何在满足设备基础需求的同时给与更多附加值?
如何让电力作业人员在恶劣环境全天候作业,同时能够兼顾高效和安全?
...
在DEGSON高松,你都能找到满意答案!
储能连接解决方案
储能在整个新能源网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,无论是从前端新能源的发电环节,到中间站的输送环节,还是最终的使用环节,都无法脱离储能设备。尤其是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具有不确定性、间歇性,不具备惯性调频、自主调压、阻尼功率振荡的能力。
DEGSON高松推出储能连接解决方案,针对整个储能系统制造、组装、运维的过程,专为储能系统设计开发了储能连接器,有效保证储能设备的功能性、环境的安全性以及设备的生命周期。
防错插设计:采用颜色区分和键槽区分设计,防止工人正负接反,避免短路风险;
防水防尘:IP67防水等级,方便客户在特殊环境使用;插座单独防水,保护电池,防止电池进水;
防触电:插座防触电设计,防止客户组装时触电,保证工人安全;
可旋转:插头插入后可360°旋转,可满足不同客户布线需求;
个性化:插座尾端接线方式有Busbar、螺纹、压接三种可选,满足客户不同接线需求。
如同人体血管的连接点,DEGSON高松连接器,将以强有力的连接、超标准的品质,成为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系统中关键存在。